兒童便秘要就醫 別只依賴灌腸藥
2019-01-28
文/林洧瑄
年關將近,現代人飲食精緻化,多食油炸食物、少高纖蔬果,有可能導致便秘的發生。在兒童醫院急診統計,因急性腹痛送醫,其中約有8、9成正是因為便秘導致,兒童腸胃科門診中更是不乏6歲以下的幼兒有便秘問題。
▲大部分的兒童便秘屬於功能性便秘,可從改變飲食、調整排便習慣和使用藥物來改善;圖為情境照,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。(照片提供/林洧瑄)
家長共同的疑問是「小朋友幾天排便一次才算正常?」根據2016年發表的功能性胃腸道疾病羅馬準則第4版(Rome IV),兒童的便秘診斷,需有症狀一個月以上,一週排便少於2次、一週大於一次的滲便,就可能有便秘問題。
雖然便秘不會威脅生命,但便秘肚痛或排便會痛,往往讓焦急的父母不知所措,大大影響兒童和家庭的生活品質。
大部分的兒童便秘屬於功能性便秘,可從改變飲食、調整排便習慣和使用藥物來改善。常見的便秘治療藥物有外用灌腸藥品,效果最快,適合用在已經多天未排便的情況,但不建議太頻繁使用,對腸道刺激性大,也容易產生依賴。
口服的軟便劑(如氧化鎂)與瀉藥,是最常使用來治療便秘的藥品。
益生菌的使用,在小兒便秘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一直很受爭議,市面上價格不菲的產品琳琅滿目,哪一種效果最好?劑量如何給予?服用療程需要多久?是很多父母想了解的問題。
一些小型研究資料顯示,使用益生菌可增加排便頻率、改善糞便稠度和增加腸道蠕動,但大多數的研究顯示,益生菌在嚴重便秘的治療效果,並沒有顯著的改善差異。
當兒童發生便秘時,許多家長會有利用改變飲食和服用益生菌便可防止便秘的迷思,效果可能沒有預期的有效,其實尋求專科醫師的幫助,適當使用軟便劑合併飲食調整及排便行為改變,來解決已發生的便秘才是正確的做法,有些兒童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軟便劑治療,讓大腸直腸功能恢復正常。
定期回診追蹤,調整藥物,循序漸進地停藥,才是治療兒童便秘有效的方法。
(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藥師)